假如纳博科夫有豆瓣,会给《洛丽塔》打几分?
说到纳博科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洛丽塔》,但他绝对不只是那个写了《洛丽塔》的怪老头(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帅的)。纳博科夫是20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文体家,晚年声誉达到顶峰时被称为 “现代小说之王”。
《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如果纳博科夫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那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该奖配不上他。”
在《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出版之际,这套书的责编邹滢从上海来到北京,跟我们聊了聊纳博科夫其人其文,也就有了下方这个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413k6jls&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止《洛丽塔》,4分钟带你读懂纳博科夫
关键词:蝴蝶、象棋、联觉者、流亡者
纳博科夫这个人非常有趣,可以供人茶余饭后谈论的八卦也非常之多。
他的前9本小说都是用俄语写成的,而在国际上获得声誉是他开始用英语写散文之后。据说这位出生于圣彼得堡豪门的小说家在学会俄语之前就精通英文(也有传闻是 “髪文”)读写了,让他那位爱国主义老父亲大失所望。17岁时,他出版了第一本俄语诗集 Stikhi(俄语 “诗歌” 的意思,没见过这样取书名的...),不久之后,当时著名的诗人吉皮乌斯(“白银时代” 最具个性与宗教感的女诗人)告诉他父亲:“请转告你儿子,他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位作家!”
贵族少年纳博科夫
俄国十月革命后,纳博科夫一家开始流亡,先后到了克里米亚、都柏林、伦敦、柏林、布拉格、巴黎、纽约。在西欧期间,纳博科夫是一位大学霸,在圣三一学院和剑桥大学念了动物学、斯拉夫语和罗曼斯语专业。
移居柏林后不久,他的父亲被一位君主主义者当作在逃的宪政民主党领袖误杀。在纳博科夫之后的小说(比方说《微暗的火》)中常常能看到这件事的影子,人物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遭遇死亡。流亡柏林期间,纳博科夫在流亡者社群内部成为了有名的诗人、作家。但他非常厌恶这座城市,只会说几句德语,认识的德国人寥寥无几,只有房东、店主和移民局官员。
《微暗的火》
职业写作的收入非常少,为补贴家用,纳博科夫开始教授语言,还有网球和拳击(真真是技多不压身啊)。他在和一位女孩订婚不到一年后被退婚,原因是对方父母觉得他养不起自己的女儿。
这个时期,他在国际象棋排局上花了大量时间,这件事让他忘记时间的存在。他认为,象棋排局中的原创性、复杂性、和谐感和虔诚感使之近似于任何一种艺术。
二战期间,纳博科夫为躲避德军去了美国。他开始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担任志愿者, 成为韦尔斯利学院的比较文学讲师。这一职位专门为他而设,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能够用来写作和研究昆虫。他在全美做巡回讲演,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策展。
欲与宝钗试比高
比起文学,这位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的确要更爱动物。纳博科夫说,要不是俄国革命,他会全身心投入到昆虫学中。写小说?不存在的。文学创作的快感和在显微镜下获得新发现根本没法儿比。在视力退化前,他每天会花6个小时盯着显微镜下的蝴蝶(的生殖器)。
有人说他在科学上的发现帮助了他的小说创作,也有人说是他的小说创作促进了他的科学研究。第三种观点(Stephen Gould 语)则认为,纳博科夫对文学和昆虫学的热爱如出一辙,都源于他对细节、沉思和对称的执着。
旅居美国的每个夏天,纳博科夫都会和没有嫌他穷的妻子薇拉去西部进行蝴蝶收集旅行(《洛丽塔》就是在旅途中写的,很文艺青年的做法)。薇拉是纳博科夫的秘书、打字员、编辑、译者、经纪人、司机、法律顾问、研究助理……纳博科夫说薇拉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幽默的女人,而我们今天能看到纳博科夫的作品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因为纳博科夫几次要烧手稿,都被她阻止了。
《洛丽塔》
纳博科夫和薇拉都自称是联觉者,他们唯一的孩子德米特里也称遗传了父母的这一基因,而且混合了父母的联觉方式(好像基因跟水彩画似的)。他们一家子会将特定的数字、字母和特定的颜色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
《王,后,杰克》
在文学创作中,纳博科夫也没有放弃他的娱乐精神,玩起文字游戏来孜孜不倦。他擅长用回文构词法(anagram, 比如把 tea 变成 eat)让自己在小说中偷偷现身。《洛丽塔》和《爱达或爱欲》中的 Vivian Darkbloom 和《王,后,杰克》中的 Blavdak Vinomori 都是对他自己的名字 Vladimir Nabokov的改写。
“木桶的底”:《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最近上市的《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收入了68则短篇小说,是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作品第一次被完整地翻译成中文,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之前任何选集里都没有出现过的。
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被称为英语文学的奇迹。如果说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每一部都是一座文字的迷宫,短篇集就好像把这个迷宫拆成一个又一个的步骤,让你看到每一个转角、每一条道路后会有怎样的精彩。纳博科夫自己一辈子关注的主题和他鲜明的创作风格在这本小说集中都会一一呈现,语言的精巧、行文的复杂、对世界和生命的关注、怀旧、政治讽刺、对人性细致入微的关注、对细节无可救药的迷恋…...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纳博科夫的读者都会在这本书中获得很大的阅读乐趣。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纳博科夫的52篇短篇小说先是在报刊上发表,后来收入各种不同的选集,最终在纳入4部英文定本选集中。这四部选集包括《纳博科夫的 “一打”》、《俄罗斯美女及其他故事》、《被摧毁的暴君及其他故事》和《落日详情及其他故事》。《纳博科夫的 “一打”》原书书名为 Nabokov’s Dozen,戏仿习语 “a baker’s dozen”(面包师的一打),指十三,而非常规的十二。这四部选集都收入了十三篇(“一打”)短篇小说。
纳博科夫很早以前就说过想出版最后一批短篇小说,但不能确定有没有足够的故事能符合他的标准。他曾经手拟了一份他认为值得出版的短篇小说的简明清单,把这单子标注为 “木桶的底”,并对儿子德米特里解释,其含义并不是说这些短篇小说的质量是垫底的,而是说根据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材料来看,这些就是值得出版的最后一批短篇小说了。德米特里和薇拉在整理全部手稿后又兴致勃勃地提出他们认为纳博科夫可能会考虑收入的整整 “一打” 来。
“木桶的底” 篇目单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基本按创作日期排序,可以方便地了解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有趣的是,其创作并非总是呈线性发展,年轻时代写的简单一些的故事中会突然展现出短篇小说艺术的惊人成熟。还可以让读者饶有兴味地深入体察纳博科夫后来所使用的,尤其是在长篇小说中使用的主题与技巧。
由于纳博科夫是重度文字游戏爱好者,隐喻、双关、生僻词在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给翻译带来的挑战是最大的…...纳博科夫生前在看到他的俄语小说的英文翻译后暴怒,然后亲自重新把它们翻译成英文。此次出版的《短篇小说全集》译者逢珍,其实是一对在大学担任英文系教授的夫妇合用的笔名。(看来他们也像纳博科夫一样喜欢玩文字游戏。)
编辑在核对译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多语种的问题。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还好上海译文有各种语言的编辑可以随时求助。纳博科夫还是个冷知识达人,对译者和编辑的知识背景也要求颇高:《瓦内姐妹》中蕴含了欧洲通灵术的历史,《连体怪物的生活情景》中埋藏了大量医学术语,最崩溃的是还有一些连百科全书都查不到,弄了半天最后才发现是纳博科夫的自己造出来的。
假如纳博科夫有豆瓣:译文纳博科夫年
纳博科夫是上海译文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一位作家。从2006年推出《洛丽塔》以来,译文已经陆续推出了纳博科夫的19部作品。今年是上海译文的纳博科夫年,会有更多作品和中国读者见面。其实这个计划从去年七月就开始了,当时推出了纳博科夫去到美国后写的第一部小说《庶出的标志》,一个非常犀利的政治寓言。今年1月已经出版了《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庶出的标志》
三月的时候会出《爱达或爱欲》,是纳博科夫晚年时写的一部烧脑神作,讲一位14岁的少年和一位12岁的少女之间绵延一生的、挑战禁忌的不伦之恋。纳博科夫把他一辈子对爱的巅峰体验,和他对时间本质的思考都纳入了这个故事之中,是他本人最得意,写得最辛苦,也最看重的一部作品。
《爱达或爱欲》
另外还会推出纳博科夫的三部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文学讲稿》和《堂吉诃德讲稿》,是他在美国高校开设文学课程的底稿,读起来非常有现场感。这些讲稿是从作家的角度剖析作家,以天才的眼光来解读天才,不是用脑子也不是用心灵,而是用脊梁骨去拥抱作品。读这些讲稿就像看纳博科夫的豆瓣(终于知道这篇推送标题的来源了吧...),可以知道纳博科夫给自己读过的作品都打了几颗星。(然而还是不知道《洛丽塔》会得几颗星。)
之后还会出版纳博科夫的访谈录《独抒己见》,还有他的最后一部手稿《劳拉的原型》以及两本成长小说《荣耀》和《天赋》。
所以,和未读君一起来期待吧!
互动福利
本行之外,你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长?
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
获得点赞数最高的三位读者,
寄你一套《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活动截止时间:2月1日 12:00,不缺钱的死忠粉请戳 “阅读原文” 直接下单!)
往期回顾
编辑=Aphasia
视频=顾希
助理=亏亏
金主=上海译文出版社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